致市疾控:关于张锦雄来杭演讲之话题定位

[复制链接]
查看1017 | 回复1 | 2010-6-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席会议] 转发: 关于张锦雄先生来杭演讲之话题定位商榷
2010年6月1日 周二下午6:25
发件人: "同志哥" <tongzhige@yahoo.cn>
查看联系人资料
收件人: "联席会议" <China_HIV_AIDS_CBO_Network@googlegroups.com>, "中国同志" <tongzhi@googlegroups.com>, "高校干预" <Hoch_Schule_AIDS_2009@googlegroups.com>
抄送: zgxm@cdc.zj.cn, "浙江性艾协会" <hzaids1937@163.com>

发件人: 同志哥 <tongzhige@yahoo.cn>
主题: 关于张锦雄先生来杭演讲之话题定位商榷
收件人: "杭州市疾控" <hzcdcaids@126.com>
日期: 2010年6月1日,周二,下午6:23

尊敬的杭州市疾控中心的老师:

  你们好!

  最近香港彩虹张锦雄先生来杭州高校讲学一事,浙大 HPA 学生保健协会正在联系包括团委、校医院防保科在内的各主管方,积极筹备。他们励会长今天下午已经就此事前来杭州市 CDC ,与你们沟通,听取你们的指示。我了解到市里已经委托西湖区 CDC 和浙大校医院等部门接洽,并且希望能够在人数上有所保证。我们都衷心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办大、办好、办出社会效益!

  但是我也了解到,市里有关方面对活动的定位是:张锦雄先生来杭,重点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艾滋病的危险性以及防治的迫切性,至于同性恋平权这块,能少讲则少讲,尽量淡化,甚至,免提。

  就这一点,我认为是不妥的。

  原因:

  1、艾滋病工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要做好艾滋病工作,必须深入相关人群(包括同性恋者),去了解他们的实际诉求,否则,工作必将流于治标不治本,甚而,作秀:美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在艾滋病工作全面铺开之前,已经有了强调同志自我认同和群体荣誉感的社会运动。

  2、大学大学,海纳百川,好的、一流的大学,思想是自由的,学术在不触犯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是没有禁区的,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完全有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也应该鼓励他们去多关注诸如易感人群与艾滋病这类社会话题,他们是未来防艾事业的生力军,从一开始就必须养成正确的艾滋病工作理念 —— 对 LGBT 人士视而不见、刻意默杀,这不是应有的做事态度。

  3、就张锦雄先生的工作领域和疾控部门的当务之急(两者求其结合点)而言:张先生从事艾滋病防治和性少数人群权益保障工作,已多历年所,从活动成本以及张先生本人的意愿来说,当然不见得千里迢迢来杭州,就是来给大学生讲讲怎么样使用安全套的;从疾控部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防控任务来看,不管是省里、市里还是(西湖)区里,都在把男男同性恋或是具有男男性行为的青少年学生的防艾,当做是重中之重,为解燃眉之急,也想了很多办法 —— 市里请张先生来,肯定也要讲究一个目的,注重一个效益,如此对口的人物,在如此契合的时机来到杭州,此时不把有关话题打开,还更待何时?

  4、就市里对人数的要求而言,不论是 HPA 保健协会之青春浪漫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是像我这样的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民间人士,肯定都会去想这个办法,去张贴海报,去动员听众。但,恕我直言,学校里,社会上,流于泛泛而谈的所谓防艾实在太多,人家早已经就吊不起兴趣,HPA 同学方才还在跟我忧心冲冲地说,万一人数达不到要求、人家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怎么办?我说,你们的讲座,要注重一个市场原则,要学会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主动吸引(而不是靠强制地拉,靠软性地骗)人家来听,要有新意,要抓亮点 —— 这次张先生来杭讲学,可以明确告诉你们,同性恋是如今社会的热门,感兴趣的人肯定多,叫张先生来讲,也是找对了人,你们人不够,我这里再想办法给你去找人,在本地的同志社区里,在校内的同志群体中;但是,如果你们还是原来那个思路,同性恋话题要少讲,要回避,则我可以确定一点,讲座不会有人来的(普通大学生也不会来,学生同志也不会来),2、30 人一个小教室已经算是外快了。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请张先生来做讲座、必不能绕开同性恋(LGBT,性少数人群)这个话题的原因。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权”一类的话题可能有人会觉得敏感,这也不是始自今日的事情。但这是对一切平权类的话题敏感,而不是对同性恋这个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明、人家也越来越理性的话题敏感,后者就是毫无疑问的歧视和守旧,作为一个同性恋权益的坚决维护者和深知同性恋权益保障之于防艾的重要性的艾滋病工作者,我首先在立场上、原则上不会支持这种“恐同”的活动。

  “平权”敏感,中国大陆不是香港、台湾,我们不能采取诸如赤膊游行一类的方式,谈同性婚姻的问题也似乎有些遥远和偏题。但我想,借助这个机会,鼓励学生来正视性少数人群的客观存在,学会去正确处理这一社会矛盾,去理解他们的亚文化,去包容他们,去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个是很多大陆主流媒体也在说的,也不是什么敏感话题。“平权”和刻意默杀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回旋余地,允许张先生在谈艾滋病问题的时候,结合他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当前疾控部门的防艾任务,和大家一起理性、学术地探讨同性恋(性少数)人群,这个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从人气上来说,这样一变,不仅普通学生觉得感兴趣了,同性恋学生也都来了,社会效益一定是可观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本次讲座的定位: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兼及同性恋(性少数人群)这一被公开谈论的社会问题(他们存在的合理性,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独特的亚文化)!

  以上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同志哥

                                           2010年6月1日  

同志哥

杭州青春工作组组长
浙江爱心工作组顾问
爱在钱塘互助会会长助理
杭州艾滋病工作草根 NGO 协会内务协调人
浙江希望工作组联盟秘书长

邮箱:tongzhige@yahoo.cn
手机:15267169160
QQ:1241841592
日志楼:http://www.cc98.org/dispbbs.asp? ... D=3145462&page=
邮件组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Hoch_Schule_AIDS_2009?hl=zh-TW

为一个没有性倾向歧视的世界而奋斗,同运、防艾、民权、NGO 事事关心,马克思、恩格斯万岁,真理万岁,自由万岁!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中国艾滋病工作民间组织全国(工作网络)联席会议邮件组”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a_hiv_aids_cbo_network@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a_hiv_aids_cbo_networ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 ... bo_network?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同志哥 | 2010-6-2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所长给我通电话,通了很长时间,谈了很多东西,大意是,我们彼此误会了,讲同性恋,这是没问题的,但,借题发挥的事情最好不要有,特别是不要谈论政治,不要把矛头指向制度,因为怕无良媒体乱报道,我说罗老师您放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会把握好这个尺度。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