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同志哥、no3、sungming、么的册起搞、小鸡四两问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3152 | 回复25 | 2009-12-2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题,同志哥的: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第二题,no3的:
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说的一年之虚,一月之虚,一日之虚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三题,sungming的:
禅宗发展为何从《楞伽》转向《般若》?

第四题,么的册起搞的:
能否证明《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是柳屯田所写而不是欧阳永叔?

第五题,小鸡四两的:
能否说明齐白石印章的用意?
冰封的雪 | 2009-12-2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LZ真是煞费苦心啊。。。
from1989 | 2009-12-26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LZ要大气了...
鲁迅 | 2009-12-26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笑我癫,我疯!人笑我疯,我癫!都是多余罢。
小鸡四两 | 2009-12-2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ilar的死马甲,鉴定完毕,也有可能是傻乎乎,no3
::050::
么的册起搞 | 2009-12-2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么的册起搞 于 2009-12-26 10:48 编辑

宋时高宠大战金兵  一身之力挑车十一辆
今小子欲效常山将之于凤鸣山之故事耶?
所举之词   白衣柳七之《蝶恋花》耳
六一词宗正学   篇牍间少见此类语
余非敢自比   惜子亦非宠  其黔间之小技辈者乎?
小鸡四两 | 2009-12-2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时高宠大战金兵  一身之力挑车十一辆
今小子欲效常山将之于凤鸣山之故事耶?
所举之词   白衣柳七之《蝶 ...
么的册起搞 发表于 2009-12-26 10:40
挑滑车】是不是从这里来的
么的册起搞 | 2009-12-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小鸡四两
炒饭 | 2009-12-2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言不大好懂,能不能白话说明一下
么的册起搞 | 2009-12-2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么的册起搞 于 2009-12-26 11:46 编辑
文言不大好懂,能不能白话说明一下
炒饭 发表于 2009-12-26 11:10

本身就是白话   看不懂去查查宋词不就知道了
宋代的高宠和金兵大战于牛头山
以一个人的力量挑开了金营的十一辆铁华车
你难道想效仿三国常山将军赵子龙在北伐时
在凤鸣山临阵一人杀魏将六人的故事吗?
你所举的是白衣柳七郎的蝶恋花
欧阳修词风归于正流  很少写这样的词作
以上的比喻我不是针对自己
只是可惜你也不是高宠
或只不过是贵州山间那只有区区小技巧之物罢了
炒饭 | 2009-12-2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维人间词话看过没有
炒饭 | 2009-12-2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三境界里的这首词给了欧阳修,在删稿里认为柳永是绝不可能写出这种词的
小鸡四两 | 2009-12-26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术课题来探讨一下
傲骨 | 2009-12-2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5_224:}{:5_224:}
sungming | 2009-12-2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哦!炒饭!爱死你了!  你居然这么渊博的知识!!

禅宗发展为何从《楞伽》转向《般若》?  我就以管蠡之见,冒昧说几句,还望大家指正。

先不说如来禅(那个说起来又是一大堆),一般说禅宗,就是简单指达摩东来所传这宗。(当然,这个也是源于释迦如来,...)(所以,现在流传的法卷,皆是从释迦算起的)当时,达摩是以四卷《楞伽》传二祖慧可,以心印心,这个是咱们东土禅宗的发展起点。然后,二祖传三祖,传四祖,直到五祖弘忍,在传付衣钵的同时,皆以《楞伽》为证。到了慧能六祖,我们都知道,当时他是南蛮之人,目不识丁,一次卖柴偶遇,听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心中有悟,于是拜五祖为师,结果在一晚传付衣钵时,五祖即以《金刚经》印心...........在六祖以下,则皆以《金刚经》相传了。

这个正好表明,法无高下,当机最宜。当初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指出,震旦国土(即中国)乃大乘所兴之地,《般若》诸经当在震旦广弘。

再看两经。《楞伽》虽然只有四卷,但这四卷亦是称性而谈,去诸杂虑,明萨婆若,这个与《般若》诸经实乃异曲同工,同示佛性,共解佛智。
sungming | 2009-12-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觉得这么三、四句,说得不过瘾的,呵呵.........

但就是不知道懂没有懂啊?
甲壳虫 | 2009-12-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个也回答不出来!!::34::::36::
小鸡四两 | 2009-12-2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觉得这么三、四句,说得不过瘾的,呵呵.........

但就是不知道懂没有懂啊?
sungming 发表于 2009-12-26 16:27
我知道你是个邪教的干活
傻乎乎 | 2009-12-2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我忙着关心国家大事,这种小屁伎俩,不屑
炒饭 | 2009-12-2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哦!炒饭!爱死你了!  你居然这么渊博的知识!!

禅宗发展为何从《楞伽》转向《般若》?  我就以管蠡 ...
sungming 发表于 2009-12-26 16:25

也就是说楞伽、般若的意思是一样的??
匿名| 2009-12-26 17:50
GOOGLE一下,全部搞定!!
sungming | 2009-12-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一用非!是一亦不是一。
江湖重游 | 2010-9-2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湖重游 于 2010-9-21 14:40 编辑
再看两经。《楞伽》虽然只有四卷,但这四卷亦是称性而谈,去诸杂虑,明萨婆若,这个与《般若》诸经实乃异曲同工,同示佛性,共解佛智。sungming 发表于 2009-12-26 16:25


此说不确。

既云“去诸杂虑,明萨婆若”(《楞伽》义),即有菩提、有烦恼;即有迷悟;即有次第;是渐非顿,乃入如来禅之数,与神秀北宗同一鼻孔出气。是五祖不许《楞伽》之由也。

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语),其心无所住,无住即其心,无顿渐,无圆偏,无菩提,无烦恼,此即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涵盖乾坤,大启祖师禅之风。所以五祖以后,只以《金刚》印心。

所谓“法无高下,当机最宜”,是颟顸之谈。
小天仙 | 2010-9-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41::这几个问题都很有意思
no3 | 2010-9-2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3 于 2010-9-21 14:27 编辑

一个都没有看懂。::067::
太热就脱,太冷就缩,太硬就射、大风防吹,便秘喝蜂蜜防干、大姨妈防淋,这样不就不会虚了吗,还管他什么时候虚不虚的。
看这么多书会不会变书呆子啊?小洞,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图书馆卖书的业务员,故意引人家去买书来研究你好拿提成的啊?
我保证再也不班门弄斧、丢人现眼了,免得被强制消费。看那么多书就是为了藻辞赘句、戾天吊含的啊,算了,我错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